- 畫好還是畫完呢?
- 笛子 = 六個吹孔 + 吹孔 + 笛膜孔
- 一個字樂器名的都是中國傳統的。
- 橫的發展的靠孔 – 笛 直的發展靠管子長度排列 – 排簫
- 笛子分類七大項 :
- 形制:龍頭笛、叉手笛
- 尺寸:尺八 = 洞簫 (一尺八寸長)
- 典故:柯亭笛
- 材料:竹笛、銅笛(春秋戰國)、玉笛
- 地域:羌笛(四川)、洞笛(廣西)
- 樂種:昆曲 – 曲笛(昆笛)
- 改革及發展:加鍵笛
- 口笛、兩頭空、中間吹孔、手指蓋兩側。
- 笛膜來源
- 羊腸(音色暗)
- 竹膜(音色撕啞 無軔性易破)
- 蘆葦膜
- 安徽淮南一帶
- 小滿前一週採集
- 陽光水份的差別
- 保存:用綿紙別展開、避光、乾。
- 演奏姿勢
- 左前右後丁步開。(右持笛者)(不要平行步)
- 笛尾下頃15度。(不可上翹)
- 掌心圓,指曲。
- 忌:
- 抬頭(難看難呼吸)
- 轉頭(有雜音)
- 歪頭(呼吸不順)
- 挺胸(僵硬)
- 聳肩
- 氣就是呼吸的方法要正確。
- 胸式呼吸:緊張難看、肺氣存量沒那麼夠(癆損得病)。
- 腹式呼吸:控制不易但不影響身體。
- 腹式主,胸式輔 – 嘴吸的多、鼻吸的少(雜音變少) 吐氣以腹為支點
- 訓練
- 吸氣時用”阿”或”喔”的口型
- 吐氣用長音 – 平穩的強與弱和高與低。
- 選擇中音區. 每音8拍 (1 5 2 3 1)
- 高低音練習:氣流角度(若平吹為90度)
- 高音:50~75度 氣流急 風門小 高八度
- 低音:05~20 度 氣流緩 風門大 筒音到往上四度
- 強弱音訓練:
- 問題:強音偏高、弱音篇低至虛。
- 解法:強音角度向下壓、風門放大,氣流往上抬、風門縮小。
- 指法訓練:手指是否有彈性 – 手指的姿勢 – 不能漏風
- 快指:快速爬音
- 交岔指法:單手手指間的交叉或雙手間手指交叉
- 5 1 6 1 – 不要亂..
- 6 2 7 2
- 2 5 3 5 – 六指全動
- 顫音:像拍皮球一樣 – 彈性
- 手指和笛子的接觸時間短一點,在空氣中長一點。
- 慢慢練就是快。
- 風門口勁和口型。(ex.匯流的引子)
- 風門:氣流多少的變化。(氣流多 – 大)
- 口型:氣流角度的變化。(泛音)
- 口勁:氣流快慢的變化。
- 舌頭的訓練 – 看不見卻感覺的到。
- 雙吐:搭嘎
- 高音:TK 低音:禿哭
- 雙吐要平均
- 花舌(ex.五梆子)
- 當花舌氣往前噴時,角度往下壓…
- 技巧練習
- 手指:
- 打音:主音下打一音
- 倚音:主音上加一音
- 喚音:
- 疊音:主音以上上加1個以上的音,最多4度普通常見3度
- 送(贈)音:在主音的後面加一音結束
- 指振音:該音孔上手指擾動 (手動不蓋孔)
- 飛指:手快速在笛上猾動
- 歷音:手指快速琶到主音
- 垛音:沒有歷音的過程,直接最高跳最低。
- 揉音:上揉、下揉、版揉。
- 滑音:上滑、下滑、覆滑。(ex.牧笛)
- 顫音:有彈性、每個手指的密度要一致。
- 口舌類:
- 吐音:
- 單吐
- 雙吐
- 單吐 + 雙吐 = 三吐 (ex.放風箏)
- 循環換氣:
- 泛音:筒音一吹五音。
- 喉音:
- 花舌:
- 唇擊音:把吹孔當簧片吹
- 彈吐:把舌頭當彈簧振
- 腹振音:
- 組合類
- 指跳音
- 吐倚音
- 哨笛音
- 混振音
- 花舌歷音
- 花舌飛指
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
[樂記] 俞遜發教學VCD筆記
學好笛子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